讲座题目:基于贝叶斯深度生成模型的视觉信息编解码 主讲人:何晖光 主持人:沈超敏 开始时间🧎♀️:2019-05-16 15:30:00 结束时间🤹🏼♀️:2019-05-16 16:30:00 讲座地址:中北校区理科大楼B1002室 主办单位: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何晖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教研室主任、岗位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团队成员🍞🧛🏽♂️。CSIG视觉大数据专委会以及机器学视觉专委会常务委员,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 CCF高级会员。分别于1994年(本科),1997年(硕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1997-1999在大连海事大学任助教;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2003-2004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放射系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1-3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2014.10-2015.4在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做访问教授。何晖光博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项目等多个重要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获中科院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奖项🧑🏫,其研究领域为脑科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处理🙊,脑-机接口等,其研究结果在IEEE TNNLS, IEEE TCyber., NeuroImage, Human Brain Mapping, IEEE TNNLS🏷,Pattern Recognition, MICCAI等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核心期刊以及国际主流会议上发表文章120余篇🧛🏼。 报告内容: 视觉信息编解码是通过计算方法建立从视觉系统与外界视觉刺激信息之间的映射模型🤯,探索大脑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机理🏉,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视觉的加工机制,而且可促进计算机视觉的类脑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多视图贝叶斯深度生成模型🎄,可通过fMRI信号重建看到的图像。在公共数据集上已取得了目前最好的解码效果🤏🏽,该工作被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接收,并被MIT Technology Review头条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