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从智慧城市到智慧社会——地理信息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主讲人:周启鸣 教授 主持人🔃:余柏蒗 教授 开始时间:2020-12-21 14:00:00 结束时间:2020-12-21 16:00:00 讲座地址:河口海岸大楼A304 主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报告人简介: 周启鸣👱🏻♂️,1978年3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82年2月年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4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7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任教,任研究员、讲师👬🏼、高级讲师🥒。1997年8月至今在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任教,任副教授🧔🏽♀️、教授;于2009年创建地学计算研究中心🤛🏼,并自2013年起担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科研)至今👩🏻🦽➡️。主要研究领域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方法,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检测👩👩👧,智慧社会等方面。先后发表专著3部、编著专著10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他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教授/研究员🧑🏿🎨,目前是国际学术期刊《Transactions in GIS》的亚太区主编,以及其它5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报告内容🚵🏽♀️: 智慧社会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和潜力提高人类的生产力,将资源聚焦于重要的活动和关系🚳,并最终改善健康🗯、福祉和生活质量。创建智慧社会的关键是(1)智慧生活——智能社会建设,(2)整体智能基础设施,以及(3)智能治理🧘。智慧社会(“社会5.0”)超越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如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机器人和共享经济),延伸至各行业及社会生活🐧。 社会正在朝着社会技术生态系统演进🥷🏽,生命的物理和虚拟维度越来越多地交织在一起,人们将会更多地主动或被动地与机器互动🫸🏿。从更广泛的维度上来看,未来的智慧社会正朝着人与机器紧密协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日常活动的混合系统发展。 基于智慧城市的“智慧”理念不再局限于以“地”为中心的城市空间管理🙅🏻、区域的整合和协调👨🎤,而逐渐扩展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社会发展,如智能社区建设🫵🏽🕟,环境和心理健康🧖🏽,智能服务等👨🏿。在智慧社会建设中🗝,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将会打破,从而催生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以人为本♦️,互通互联,环境感知🧚🏼♀️,智慧决策等诸多方面对基于地理区域的地理信息技术形成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