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基于水体光学分类的内陆水生态环境参数遥感监测 主讲人:李云梅 教授 主持人:沈 芳 教授 开始时间🧏🏽:2020-10-29 14:00:00 讲座地址:闵行河口海岸大楼A204 主办单位🦂: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人简介🧿: 李云梅,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环境遥感专业博士生导师,地理环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 主要从事植被定量遥感和水环境遥感研究,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3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课题,出版《植被辐射传输理论与应用》🏄🏽♂️、《太湖水体光学特性及水色遥感》、《地面遥感实验原理与方法》、《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流域水环境评价和模拟》等专著,研究成果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
报告内容👩🏼🚀: 内陆水体中决定光谱反射率的水体组分主要有三类🐕:(1)叶绿素🧝🏽♀️;(2)悬浮物(由浮游植物死亡而产生的有机碎屑♨️、陆生或湖体底泥再悬浮而产生的无机悬浮颗粒)🙅🏼♂️;(3)黄色物质(由黄腐酸、腐殖酸组成的溶解性有机物)。由于水体中不同组分浓度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导致不同水体的光学主导物质不同,造成了水面遥感信息的时空分异,使得水生态环境参数的遥感监测模型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难以推广应用🦠。根据不同的区域,研究水体光学机理,分析水体组分的吸收👩🦽、散射特性⚖️,建立基于水体光学特征的水体分类方法🤞🏽,进而构建水质参数遥感反演模型是提高模型适用性和精度的有效途径。根据水面遥感反射率的波形特征🖐🏽、绝对值大小等🫥,建立了水体光学分类的硬、软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水体叶绿素浓度遥感、总磷浓度遥感估算模型精度相较于未分类水体具有明显的提高。先分类🏌🏽♂️、后反演的模型方法🧑🏽🦳,还被推广应用于悬浮物浓度、后向散射系数等参数遥感反演中☂️,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 |